您的位置: 主页 > 认证资讯 > 认证知识

家用电器在俄罗斯海关联盟TR CU认证中能效标识的常见纠纷

发布时间:2025-04-24人气:

随着中国制造的家用电器在俄罗斯及海关联盟国家市场份额持续增长,TR CU认证中的能效标识问题正成为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合规挑战。根据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局2023年统计数据,约38%的家电产品清关延误与能效标识认证文件相关。本文将深入分析该领域最常见的五类纠纷案例。

第一类纠纷集中在能效等级标注差异。俄罗斯GOST R 51388-2019标准将能效分为A+++至G共10个等级,而部分中国企业习惯沿用欧盟的7级分类。2022年某知名空调品牌就因将"欧盟A++"直接转换为"俄罗斯A++"导致整批货物被退运,实际对应等级应为A+。此类问题需特别注意冰箱、洗衣机等耗能大户的等级换算。

第二类纠纷源于测试方法差异。俄罗斯强制要求按照GOST IEC 62552-2014标准进行冰箱能耗测试,其环境温度设定为25±1℃,与IEC标准存在2℃差异。某广东企业曾因未按俄标调整测试参数,导致申报能耗值比实测低11%,面临高额罚款。类似情况也常见于洗碗机的节水指标测试。

第三类纠纷涉及标识格式规范。TR CU 048/2019技术法规明确规定能效标签必须包含俄语版"Энергоэффективность"字样,且二维码尺寸不得小于15×15mm。2023年一季度,莫斯科海关就截获了1200台因使用英语标签的小家电。更棘手的是,部分中亚国家还要求并行使用本国语言。

第四类纠纷与产品系列划分相关。俄罗斯认证机构要求不同容量、型号的产品必须单独测试,而国内企业常采用"系列认证"方式。某微波炉制造商就因将800W和900W机型合并申报,被认定构成"虚假能效信息",遭遇市场监督突击检查。

第五类纠纷出现在技术文件更新环节。当产品能效改进时,企业往往忽略重新认证。2021年某LED照明企业就因未更新认证文件,被检出实际能效比注册文件高8%,反而被指控"隐瞒技术升级"。这种情况在智能家电固件升级后尤为常见。

为预防这些纠纷,建议企业采取三项措施:建立专门的欧亚经济联盟能效法规追踪团队;在研发阶段就导入俄标测试要求;与俄罗斯本土实验室开展预认证合作。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起,海关联盟将实施新版能效标签法规,新增联网设备的能耗披露要求,这预示着家电出口认证将进入更严格的数字化监管时代。

推荐资讯

1509994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