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认证资讯 > 认证知识

PSE认证电池容量虚标问题:日本市场抽查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5-05-25人气:

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锂电池市场需求激增,但随之而来的容量虚标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期公布的抽查结果显示,超过15%标有PSE认证的锂电池存在实际容量低于标称值的情况,其中部分产品虚标幅度高达30%,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PSE认证作为日本强制性安全认证,要求电池必须标注真实容量参数。然而2023年东京都消费品检测中心的抽样调查发现,市售的2000mAh标称容量电池中,有23%实际容量不足1800mAh。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不合格产品中60%来自持有有效PSE认证的制造商。

典型案例显示,某知名充电宝品牌标注的10000mAh电芯,实际测试仅达7200mAh。经溯源调查发现,该企业通过使用劣质电芯材料、篡改测试数据等手段规避监管。日本消费者厅已对涉事企业开出2.3亿日元罚单,但行业专家指出,虚标行为已形成"标注-抽查-整改"的恶性循环。

技术分析表明,容量虚标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一是利用高温环境(45℃以上)下的瞬时放电数据;二是在电池保护电路中设置虚高电压阈值;三是采用非常规测试标准。这些手法使得产品在实验室抽检时能短暂达标,但实际使用中性能骤降。

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最新修订的测试规程要求,自2024年4月起,锂电池容量测试必须包含:1)常温25℃环境下完整充放电循环;2)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的间歇放电测试;3)批次随机抽样不少于5%的破坏性检测。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测试数据不可篡改。

消费者维权面临三大困境:检测成本高昂(单次检测约5000日元)、维权周期漫长(平均8个月)、证据固定困难。建议购买时注意:1)选择JIS标记产品;2)索要第三方检测报告;3)避免异常低价产品。日本消费者厅已开通专用举报通道,对查实的虚标行为最高可处销售额5倍的惩罚性赔偿。

该现象反映出认证后监管的薄弱环节。业内呼吁建立动态抽查机制,将企业过往违规记录与PSE认证续期挂钩。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尤其需要注意,2023年已有7家出口商因电池问题被取消PSE认证资格。未来随着日本《电气用品安全法》修订,虚假标注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行业合规化进程将加速。

推荐资讯

1509994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