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RoHS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是电子电气产品领域最重要的环保法规之一。2011年发布的RoHS 2.0指令(2011/65/EU)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重要修订,本文将重点解读其有害物质限值要求及豁免条款的更新内容。
一、RoHS 2.0核心管控物质及限值要求
RoHS 2.0维持了对6类有害物质的管控要求,限值仍为均质材料中:
1. 铅(Pb)≤0.1%
2. 汞(Hg)≤0.1%
3. 镉(Cd)≤0.01%
4. 六价铬(Cr6+)≤0.1%
5. 多溴联苯(PBB)≤0.1%
6. 多溴二苯醚(PBDE)≤0.1%
2015年新增四项邻苯二甲酸酯管控物质(DEHP、BBP、DBP、DIBP),限值均为0.1%,过渡期至2019年7月22日。
二、指令适用范围扩展
1. 新增第8类医疗设备、第9类监控设备
2. 覆盖所有电子电气设备(EEE),包括线缆等零部件
3. 新增11类产品目录,如工业监测设备等
三、豁免条款更新要点
1. 新增特殊用途豁免:
- 科研用大型固定工业设备(豁免6(a))
- 光伏组件中的铅(豁免7(c)-I)
2. 豁免有效期机制:
- 一般豁免4-7年有效期
- 医疗/监控设备豁免7年
- 到期前18个月需申请延期
3. 重要新增豁免项:
- 高温熔融焊料中的铅(豁免6a)
- 背光CCFL中的汞(豁免18(b))
- 服务器内存模块中的铅(豁免6(c)-IV)
四、企业合规建议
1. 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物质申报体系
2. 重点关注新增管控物质检测
3. 定期核查豁免条款有效期
4. 医疗设备企业需注意过渡期安排
五、最新动态
2021年欧盟发布RoHS修订提案,拟新增中链氯化石蜡(MCCPs)等物质,建议企业提前开展替代物质研究。
RoHS 2.0的实施体现了欧盟对电子电气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严格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动态合规机制,特别是关注豁免条款的时效性变化,以避免贸易风险。随着全球环保法规趋严,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成为电子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