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锂电池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运输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UN 38.3认证作为国际通用的锂电池运输安全标准,是确保电池产品能够安全运输的重要依据。本文将详细介绍UN 38.3认证包含的测试项目及其具体要求。
UN 38.3认证是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制定的锂电池运输安全测试标准,适用于各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该认证包含8项基本测试项目,每项测试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1. 高度模拟测试
这项测试模拟电池在低压环境下的安全性。测试要求将电池置于11.6kPa的气压下,储存至少6小时。通过测试的电池不应出现泄漏、排气、解体、起火或爆炸等现象。
2. 热测试
测试要求在72±2℃和-40±2℃的条件下进行高低温循环,每个极端温度下储存至少6小时,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测试后电池应保持正常功能,无安全隐患。
3. 振动测试
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环境。测试采用正弦波振动,频率在7Hz至200Hz之间变化,振幅为0.8mm或50m/s²。振动持续3小时,每个轴向各1小时。测试后电池应无质量损失、泄漏、排气、解体、起火或爆炸。
4. 冲击测试
模拟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冲击情况。测试采用半正弦波冲击,峰值加速度150gn,脉冲持续时间6ms。每个轴向正反方向各承受3次冲击。测试后电池应保持结构完整性。
5. 外部短路测试
在55±2℃的环境温度下,使电池正负极短路至少1小时。短路电阻不超过0.1Ω。测试过程中及测试后1小时内,电池外壳温度不得超过170℃,且不应发生解体或起火。
6. 撞击测试
仅适用于直径大于18mm的圆柱形电池。测试使用直径7.9mm的棒垂直置于电池中部,施加10kg的重物从610mm高度自由落下撞击电池。测试后电池不应起火或爆炸。
7. 过充测试
以2倍最大充电电压或22V(取较小值)对电池进行过充测试,充电电流为最大推荐充电电流。测试持续24小时或至电池温度稳定。测试后电池不应起火或爆炸。
8. 强制放电测试
将完全放电的电池以规定的电流反向充电90分钟。测试后电池不应出现解体或起火。
除上述8项基本测试外,根据电池类型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能还需要进行额外的测试项目。例如,对于大型电池组,可能需要进行火烧测试;对于安装在设备中的电池,可能需要进行设备整体测试。
通过UN 38.3认证的电池产品,表明其在各种运输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可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对于电池生产商和运输商而言,获得该认证不仅是满足法规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是向客户证明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UN 38.3认证的有效期通常为一年,且当电池设计、材料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更时,需要重新进行认证测试。因此,相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产品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UN 38.3认证标准也在持续更新和完善。企业应及时关注最新标准变化,确保测试方法和要求符合最新规定,为产品的全球运输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