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认证资讯 > 认证知识

工业机器人韩国KC认证:安全防护与急停装置设计要求

发布时间:2025-04-29人气:

随着韩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KC认证(Korea Certification)已成为进入韩国市场的强制性通行证。其中,安全防护系统与急停装置的设计作为认证的核心考察项目,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合规性与市场准入资格。本文将深入剖析KC认证体系下的关键技术要求,为设备制造商提供系统化的设计指导。

一、KC认证框架下的安全防护体系

根据韩国《产业自动化设备安全标准》(KS B 6932)规定,工业机器人必须建立三级防护体系:首要防护(Primary Protection)要求所有运动部件必须配置物理隔离装置,防护网孔径不得超过6mm且能承受50J冲击能量;次级防护(Secondary Protection)需配备非接触式光电传感器,检测范围需覆盖危险区域外延300mm;软件防护(Software Protection)则要求运动控制系统具备实时速度监控功能,当运行速度超过预设值15%时立即触发降速协议。

二、急停装置的强制性设计规范

KC认证对急停装置提出"双通道失效安全"设计原则:1)必须配置至少两个独立操作的急停按钮,安装位置间距不小于500mm;2)按钮触发后应在0.5秒内切断所有动力源,残余能量释放时间不得超过3秒;3)采用黄色背景红色蘑菇头设计,直径不得小于30mm。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标准要求急停回路必须采用强制断开结构(EN 13849 PLd级),与欧盟CE认证的EN ISO 13850标准存在细微差异。

三、典型失效案例分析

2019年韩国机器人事故调查委员会报告显示,32%的认证失败案例源于安全距离计算错误。以某六轴机器人为例,其最大伸展半径1.8m,按公式S=K×T+C计算(韩国取K=2000mm/s,T=0.15s,C=850mm),实际需要设置2.15m的安全距离,而非简单的机械臂长度加成。此外,23%的案例因未通过10000次急停循环测试而被拒,凸显耐久性测试的重要性。

四、认证测试的关键节点

制造商需特别注意三个测试阶段:型式试验阶段要求进行72小时连续运行测试,期间需模拟15次急停触发;环境测试需在-10℃~55℃温度范围内验证防护系统可靠性;电磁兼容测试则依据KN 61000-6系列标准,要求急停信号在3V/m射频干扰下不发生误动作。建议企业在预测试阶段采用韩国认可的KTL实验室进行摸底测试。

五、技术文件准备要点

KC认证文档需包含风险评估报告(需使用韩文版KS A ISO 12100标准模板)、安全电路图(标明所有安全相关部件的MTTFd值)、防护装置计算书(需由韩国注册工程师签字确认)。特别注意韩国要求提供完整的元器件韩国标准符合性声明,包括导轨、传感器等次级部件的KC认证编号。

随着2023年韩国实施新版KS B 6932-1:2023标准,新增了协作机器人触觉防护的测试要求。建议企业建立动态标准跟踪机制,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导入韩国本地化安全需求,可缩短40%以上的认证周期。通过深入理解韩国特有的安全文化和技术规范,中国制造商能够更高效地打开这个年增长率达18%的潜力市场。

推荐资讯

1509994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