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国家,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不断加强。斐济生物安全局(Fiji Biosecurity Authority,简称FBS)近期发布了一项新规定,要求所有在斐济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注斐济语(Fijian)的成分表。这一举措旨在提高本地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推动斐济语言的保护与普及。
新规背景与目的
斐济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英语、斐济语和印地语是其主要语言。尽管英语在商业和官方场合广泛使用,但斐济语仍是大多数本地居民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然而,长期以来,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多以英语或进口国语言标注,导致部分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难以准确理解食品成分信息。
FBS此次新规的推出,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确保所有消费者都能清晰了解食品的成分和营养价值。此外,这也是斐济政府推动本土语言保护的一部分,通过强制使用斐济语标注,增强国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新规具体要求
根据FBS的规定,所有在斐济销售的食品,无论是本地生产还是进口产品,均需在标签上以斐济语明确标注以下内容:
1. 成分表:列出食品的所有成分,按照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2. 过敏原信息:标注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如坚果、乳制品等。
3. 营养信息:包括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数据。
4. 保质期与储存条件:以斐济语说明产品的保质期和储存要求。
对于进口食品,如果原标签未包含斐济语成分表,进口商需在商品进入斐济市场前,委托专业翻译机构完成翻译,并经FBS审核通过后方可销售。
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这一新规对食品企业,尤其是进口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调整标签设计,增加斐济语内容,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对于小型企业或初创品牌,这可能增加一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产品在本地市场的接受度。
另一方面,消费者将从中受益。斐济语的标注降低了信息获取门槛,使更多人能够做出更健康的食品选择。同时,这一规定也有助于减少因语言障碍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实施时间与处罚措施
FBS规定,新规将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企业有一年的过渡期进行调整,但自2025年起,未按规定标注斐济语成分表的食品将无法在斐济市场销售。违规企业可能面临罚款、产品下架甚至吊销进口许可证等处罚。
结语
斐济FBS认证的新规体现了政府对消费者权益和本土语言保护的重视。尽管短期内可能给企业带来挑战,但从社会效益和长远发展来看,这是一项值得支持的举措。未来,随着更多国家加强对食品标签的监管,斐济的做法或许能为其他多语言国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