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市场,ST认证(SIRIM QAS International颁发的产品符合性认证)和能效标签(MS IEC 60598标准下的照明产品能效要求)是照明类产品进入市场的两大关键合规门槛。传统串行申请模式耗时长、成本高,而通过并行申请流程优化,企业可显著提升效率。
一、ST认证与能效标签的关系
ST认证(ST COA)是马来西亚强制性安全认证,覆盖电子电气产品;而MS IEC 60598能效标签则针对照明产品的能源效率分级。两者虽分属不同体系,但测试项目存在重叠(如电气安全、光效参数)。传统流程中,企业需先完成ST认证再申请能效标签,导致重复测试和审核。
二、并行申请的核心优化点
1. 测试整合
通过实验室协调,将安全测试(如绝缘耐压、温升)与能效测试(如光通量、功率因数)同步进行。例如,SIRIM认可的实验室可一次性出具两份报告,节省30%检测时间。
2. 文件共享
共用技术文件(如电路图、关键元器件清单)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减少重复提交。需注意能效标签额外要求的产品能效数据表(Energy Efficiency Data Sheet)。
3. 联合审核
与认证机构协商安排联合工厂检查,一次审核同时覆盖ST认证的COP(符合性评估程序)和能效标签的生产一致性审查。
三、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
- 确认产品同时符合MS IEC 60598-1安全标准和能效分级要求
- 选择SIRIM认可的具备双重资质的实验室
2. 并行测试
- 安全测试:按MS IEC 60598-1进行
- 能效测试:同步测量初始光效、显色指数等参数
3. 同步申请
- 向SIRIM提交ST认证申请时,同步递交能效标签申请表
- 标注"并行申请"并附联合测试报告
4. 后续管理
- 年度监督审核合并进行
- 能效标签需每3年更新,可与ST认证扩证周期对齐
四、效益分析
某LED灯具企业采用并行流程后:
- 认证周期从12周缩短至8周
- 测试费用降低约25%
- 工厂审核差旅成本减少40%
注意事项
1. 能效标签需单独缴纳年费(约500马币/型号)
2. 产品外包装需同时体现ST标志和能效等级标签
3. 关键元器件变更时需同步评估对两者的影响
通过流程整合,企业不仅能加速市场准入,更能建立高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建议提前与SIRIM及实验室沟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测试计划覆盖双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