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设备的CE认证过程中,EN 60950和EN 62368是两个重要的安全标准。虽然它们都涉及电子设备的安全性,但在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和实施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区别对于制造商、测试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至关重要。
1. 适用范围不同
EN 60950标准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设备(ITE),包括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电源适配器等传统IT产品。该标准侧重于设备的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和防火性能,确保设备在正常使用和故障条件下不会对用户造成危害。
EN 62368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标准,适用于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和通信技术设备(统称为ICT设备)。它不仅涵盖了传统IT设备,还包括电视、音响、网络设备等。EN 62368采用了“危害基础安全工程”(HBSE)方法,更注重于识别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而不仅仅是规定具体的测试方法。
2. 技术要求的差异
EN 60950采用传统的“规定性”方法,即通过具体的测试要求和限值来确保设备安全。例如,它规定了绝缘距离、耐压测试、温升测试等具体指标,制造商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定。
相比之下,EN 62368采用了“性能导向”方法,强调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防护。它将危险分为三类:能量源(如电击、火灾)、化学危险(如电池泄漏)和机械危险(如尖锐边缘)。制造商需要根据设备的能量等级设计防护措施,而不是简单地满足固定测试条件。这种方法更具灵活性,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3. 实施时间和过渡期
EN 60950-1最初发布于1990年代,是信息技术设备安全认证的长期标准。然而,随着技术发展,该标准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尤其是在新兴设备(如智能家居产品)的适用性上。
EN 62368-1于2010年首次发布,旨在取代EN 60950-1和EN 60065(音视频设备安全标准)。欧盟于2019年6月20日正式将EN 62368-1列为强制性标准,并设定了过渡期。从2020年12月20日起,新申请CE认证的信息技术设备必须符合EN 62368-1标准,而EN 60950-1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4. 对制造商的影响
对于制造商来说,从EN 60950过渡到EN 62368需要重新评估产品设计。由于EN 62368更注重危险分析和防护,制造商可能需要调整电路设计、外壳材料或散热方案。此外,测试机构也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例如能量分级测试和故障模拟。
然而,EN 62368的灵活性也为创新提供了空间。例如,对于采用新型电池技术的设备,制造商可以根据能量等级设计更优化的安全方案,而不是受限于传统的测试条款。
5. 未来趋势
随着物联网(IoT)和智能设备的普及,EN 62368将成为更主流的认证标准。它不仅适用于传统硬件,还能更好地覆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相比之下,EN 60950的局限性使其难以满足未来技术的安全需求。
总结来说,EN 60950和EN 62368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范围、方法论和实施时间。EN 62368代表了更现代的安全理念,而EN 60950则逐渐被取代。制造商应尽早适应新标准,以确保产品符合最新的安全要求并顺利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