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工业标准协会(TISI)的认证过程中,工厂审查(俗称TISI审厂)是确保产品符合泰国国家标准的核心环节。这一审查不仅关乎企业能否获得认证,更直接影响产品在泰国市场的准入资格。以下是TISI审厂过程中重点检查的五大关键项,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1.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审查团队首先会核查工厂是否建立并运行符合TISI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质量记录的规范性和追溯性(如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测试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特别关注企业是否具备持续改进机制,例如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及纠正预防措施。
2. 生产设备与工艺控制
检查人员会实地验证生产设备是否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包括:设备精度校准记录(如量具、测试仪器的有效期);生产工艺参数的设定与监控(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关键参数);生产环境的控制(如防静电、温湿度要求)。对于需要特殊工艺认证的产品(如焊接、热处理),还需核查操作人员资质及工艺验证报告。
3. 原材料与供应链管理
TISI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审查时会抽查:原材料技术规格书与实物的一致性;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认证证书(如ROHS、REACH);进货检验的抽样标准和检测记录。对于高风险原材料,可能要求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或TISI认可的实验室数据。
4. 产品测试能力与合规性
工厂必须具备与产品标准匹配的检测能力。审查重点包括:实验室设备的配置是否覆盖标准要求的全部测试项目(如电气安全、机械性能);检测人员的操作规范性;测试环境是否符合标准(如暗室、屏蔽室);检测记录的完整度(需包含原始数据、判定依据)。对于外包检测项目,需提供实验室的ISO/IEC 17025认可证书。
5. 标识与追溯系统
产品标识是TISI认证的强制性要求。审查时会检查:TISI标志的使用是否符合规范(尺寸、位置、清晰度);产品铭牌或包装上的信息是否完整(含标准编号、规格型号、制造商信息);批次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能从成品追溯到原材料批次)。企业需特别注意标志的备案情况,未经授权的标志使用将导致认证撤销。
应对建议:
- 提前3个月进行模拟审查,重点整改文件与实操不一致的问题
-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生产、质检、采购等部门数据联动
- 保留至少2年的质量记录备查,电子档案需确保不可篡改
- 关注TISI标准更新动态,及时调整质量控制要点
通过系统化的准备,企业不仅能顺利通过TISI审厂,更能借此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为开拓东南亚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起TISI已加强对跨境电商产品的工厂审查,建议相关企业提前规划认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