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认证资讯 > 认证知识

欧盟IVDR认证: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新法规合规流程

发布时间:2025-04-22人气:

随着欧盟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规(IVDR, Regulation (EU) 2017/746)的全面实施,医疗器械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挑战。IVDR取代了原有的IVDD指令(Directive 98/79/EC),显著提高了对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本文将深入解析IVDR认证的核心流程,帮助企业顺利完成合规转型。

IVDR法规的核心变化在于风险分类体系的升级。新规采用基于风险的分类系统,将产品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D类为最高风险等级。这一变化使得约80%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需要接受公告机构的严格审查,而此前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企业首先需要根据附录VIII的分类规则,准确判定产品所属类别,这是合规流程的起点。

技术文件准备是IVDR合规的关键环节。根据法规要求,技术文件必须包含产品描述、性能评估、风险管理、临床证据等核心内容。其中,性能评估报告(PER)需要整合分析性能、临床性能和科学有效性数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IVDR要求临床证据必须持续更新,企业需建立上市后性能跟踪(PMPF)计划,这体现了新规"全生命周期监管"的理念。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选择合格的欧盟授权代表(EC Rep)是进入欧洲市场的必要条件。EC Rep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资质,还需在欧盟境内设有实体机构。同时,企业需指定专人负责法规符合性(PRRC),该职位要求具备医疗器械法规相关学历或至少4年专业经验。这些人员配置要求反映了IVDR对组织能力的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QMS)的建立与维护是持续合规的基础。IVDR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实施符合ISO 13485标准的质量体系,并特别强调风险管理流程需要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公告机构审核时,将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有效的上市后监督(PMS)系统,包括警戒系统、趋势分析和定期安全更新报告(PSUR)。

CE标志的获取流程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除A类非灭菌产品外,其他类别产品均需通过公告机构审核。审核流程通常包括文件评审、现场检查和技术文档评估,整个过程可能需要12-18个月。企业应提前规划时间线,特别是对于需要临床调查的高风险产品,可能需要更长的准备周期。

面对IVDR的实施,中国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几个关键点:首先,及时更新欧盟代表协议,确保符合新规要求;其次,重新评估产品分类,特别是原本属于自检类的产品可能被划入更高风险类别;最后,加强临床数据收集,建立符合要求的性能评估体系。

IVDR的实施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推动了行业向更高质量标准发展。企业若能提前布局,系统性地建立合规体系,不仅能顺利通过认证,更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建议企业组建跨部门工作小组,整合研发、质量和法规资源,必要时寻求专业咨询机构的支持,以高效完成合规转型。

随着2025年5月26日过渡期结束日的临近,相关企业应加快行动步伐。理解法规要求、完善技术文档、建立合规流程,这些工作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只有主动适应监管变化,才能在日益严格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推荐资讯

1509994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