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路由器作为核心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和工业场景。然而,在EN 18031认证测试中,部分路由器产品存在电磁发射超标问题,这不仅影响设备性能,还可能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测试方法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电磁发射超标的主要原因包括电路设计缺陷、元器件选型不当以及屏蔽措施不足。路由器内部的高频信号处理模块(如Wi-Fi芯片组)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若未采取有效的滤波或屏蔽措施,容易导致辐射发射超出EN 18031标准限值。测试数据显示,2.4GHz频段的超标现象尤为突出,部分产品在30MHz-1GHz范围的传导骚扰测试中也会出现峰值超标。
在认证测试阶段,工程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环节:首先,使用频谱分析仪和天线在电波暗室中进行辐射发射测试;其次,通过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测量电源端口的传导骚扰;最后,对比EN 18031标准中的Class B限值要求。典型案例表明,PCB布局不合理(如时钟线过长)会导致谐波辐射增加3-5dB,而劣质DC-DC转换器可能引发30MHz以下的低频超标。
解决电磁发射超标问题需要采取系统性措施。硬件层面建议:1)优化开关电源设计,增加π型滤波电路;2)对高速信号线实施包地处理;3)采用金属屏蔽罩覆盖射频模块。软件层面可通过调整发射功率和频偏来降低带外辐射。某厂商在改进设计后,其路由器的辐射骚扰值从45dBμV/m降至32dBμV/m,顺利通过认证测试。
未来,随着6GHz频段的开放应用,路由器厂商需要更严格地控制电磁兼容性能。建议在产品开发初期就引入EMC仿真分析,建立从芯片级到系统级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只有兼顾性能与合规性,才能在满足EN 18031认证要求的同时,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