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认证领域 > 通信设备

广西桂林大山深处,一座废弃的军工厂,“村民”生产通信设备

发布时间:2023-01-08人气:

上世纪80年代逐步解封的三线建设,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依旧是一个陌生的名词。那是一段激情岁月和几百万三线人的跌宕历史,在荒芜之上筑起了座座军工城,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之初,桂林现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仅有几家小型工厂和一些手工业作坊。1966年,国家把桂林作为小三线规划,在桂林投资新建了一批骨干企业外,同时也从其他省份迁入一批企业,这其中也包括兴安通信设备厂。

兴安县桂兴村,1970年以前还没有这个村子,但因为三线建设,一座现代化军工企业的建设成立了这个行政村。桂兴村处在兴安县城以南一处三面环山、远离公路的山洼地里,无电、无水、无路,更无人。

一大批三线建设者白手起家,在此建起了厂房、住宅、医院和学校。随后的几十年间,燃情岁月,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书声朗朗,矇昧山谷从此不再寂静落寞。虽然叫村,但村民们不种田,并不会扛着锄头下地,而是走进工厂,生产全国最先进的国防通信设备。

桂兴村原本布局三家军工厂,分别是532厂、533厂和534厂。1975年,三线企业开始调整,三厂合并,统一为邮电532厂。80年代532厂开始军转民,为了迎合新的市场环,于1991年初开始向桂林市区搬迁,但最终在2007年12月宣告破产。

走进桂兴村小区,这是原532厂的厂址中心,一些退休的老职工还居住于此。老一辈三线人流下的汗水、泪水也早已风干在历史的尘埃里。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那一段曾经的辉煌,也见证了一代军工人,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曾经绽放在这个偏僻山沟里的青春芳华。

这里还留有上个世纪建筑风格的车间厂房,高耸的水塔,老式住宅楼,斑驳的墙体,生锈的铁栅栏。三线厂迈出山区,走向城市,留下了大片的三线建筑,在无言地诉说那曾经的往事。

----免责声明:此文章来自互联网收集,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推荐资讯

15099944087